共计 134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基本信息
影视海报 | 影视信息 |
---|---|
![]() |
片名:《伊万的童年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》1962(伊凡的少年时代(台)/ 伊凡的童年 / 伊凡的童年时代 /Ivanovo detstvo/Ivan’s Childhood) 评分:★8.8(51271 人评价) 导演: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 / 爱德华·阿巴洛夫 编剧:安德烈·康查洛夫斯基 / 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 / 米哈伊尔·帕帕瓦 / 弗拉基米尔·博戈莫诺夫 主演:尼古拉·布尔里亚耶夫 / 瓦连京·祖布科夫 / 叶甫盖尼·扎里科夫 / 斯捷潘·克雷洛夫 / 尼古拉·格林科 / 季米特里·米柳坚科 / 瓦连京娜·玛利亚维娜 / 伊尔玛·拉乌什 / 安德烈·康查洛夫斯基 / 伊万·萨夫金 / 弗拉基米尔·马连科夫 / 更多 … 类型:剧情 / 战争 国家:苏联 语言:俄语 / 德语 上映日期:1962-04-06(苏联) 片长:95 分钟 IMDb:tt0056111 |
剧情简介
残酷的战争摧毁了 12 岁男孩伊万(Nikolay Burlyaev 饰)的童年,母亲和姐姐早年被德国军队杀害,小小年纪的伊万也不得不走上战场,成为一名在战火和死亡中穿梭的侦察兵。由于年龄的关系,中尉戈克森甚至不敢相信伊万的身份,但从科赫林上尉(Valentin Zubk ov 饰)的口中,他得知眼前这瘦小的男孩竟如此果敢。科赫林上尉希望将伊万带离战场,送他到远方读书。然而伊万却拒绝离开,这个勇敢的男孩决心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…… 本片荣获 1962 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 1962 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。
影视短评
– 柴斯卡 (2013-01-18 15:06:11):这是人 28 岁拍的 而我连个论文都不会写 哭天抢地 5555555
– 林 || 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!(2009-03-10 18:25:55):1. 战争本就是不属于儿童的事情,可是我们缺少了悲悯与思考,变成了《鸡毛信》《小兵张嘎》般的荷尔蒙增多的慷慨激昂的斗鬼大戏,从反战片成为了宣传片。2. 即便在当时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,影片被评为反战片也是负面的评价,老塔原本是把伊万塑造为《罪与罚》中的主人公,然而表现出来的反战情绪过于强烈。3. 伊万死亡场景的展示,声音属于过去,画面却是当下,声音和时空分离,再加入老塔对伊万的美好愿望就显得更加残酷悲伤。
– 大头绿豆 (2006-03-15 22:11:40):炉子和烟囱永远不会被烧毁。摇曳的白桦树林很美。不是侦察员时候的伊万童年很美,伊万的妈妈很美(2006)。银幕上的人们在爱着他们的爱人、战友,恨着他们的敌人,做着他们神圣的事业,一切就那样发生了。如此质朴的电影。(2013)
– 冰红深蓝 (2016-06-17 18:47:01):【上影节胶片版】老塔处女作, 威尼斯金狮奖。1. 以美好的梦境或臆想反衬战争的扭曲与残酷。2. 风格尚未成熟, 但已初具雏形: 长镜, 白桦, 猝然之雨, 滴水声, 苹果, 马, 丢勒 [四骑士] 版画同[飞向太空]。3. 以甩镜与高反差布光呈现地下室梦魇, 结尾奔向水上致敬[四百击]。4. 行刑主观运动空镜头同[夺魂索]。(9.0/10)
– 艾小柯 (2012-03-16 20:44:37):我不喜欢伊万这个充满仇恨的少年形象,但他的梦境却让他还原为一个单纯的孩子,立体的人。客观与主观镜头间的跳跃转换极有回味。场景间的切换手法近乎舞台剧,意念抒发为主,情节行进为辅。视觉效果极突出,诗的语言,诗的影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