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127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基本信息
影视海报 | 影视信息 |
---|---|
![]() |
片名 :《一九四四 1944》2015(1944 铁甲连 (台)/ 我们的 1944/1944: Forced to Fight) 评分 :★8.2(24826 人评价) 导演 :埃尔莫·纽加农 编剧 :里奥·古拿斯 主演 :卡斯帕·威尔伯格 / 克里斯蒂安·乌克斯库拉 / 麦肯·施密特 / 格特·劳塞 / 亨德里克·图姆佩勒 / 卡尔·安德烈亚斯·卡梅特 / 亨里克·卡尔梅特 / 帕努·欧加 / 普瑞特·斯川伯格 / 普瑞特·派厄斯 / 马特·派厄斯 / 克瑞斯托·维丁 / 贾克·普林特斯 / 马格努斯·马里乌森 / 迈特·马姆斯登 / 托努·欧加 / 瑟珀·西曼 / 安妮·里曼 / 更多 … 类型 :剧情 / 历史 / 战争 国家 :爱沙尼亚 / 芬兰 语言 :爱沙尼亚语 / 俄语 / 德语 上映日期 :2015-02-08(柏林电影节) / 2015-02-20(爱沙尼亚) 片长 :100 分钟 IMDb:tt3213684 |
剧情简介
1944 年……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。7 月,苏军攻占了纳尔瓦,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。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,一群 20 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 20 师,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,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。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、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。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,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,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,成为历史的牺牲品。…… 到了 9 月,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,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。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,红军中的叶沙尼亚(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)士兵也亲眼见证了,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、黑、白三色旗,于德军撤离 … (展开全部)
影视短评
– 柏林苍穹下 (2015-05-31 01:23:09):左有纳粹,右有赤俄,中间地带的小国尊严,以血与火铸就。
– 原教旨托利党人 (2015-06-29 21:54:23):三观正
– Capt.Lam (2015-06-17 12:38:34):大赞开头打老毛子那段
– 西楼尘 (2015-10-07 01:18:37):无罪的人不断自责,有罪的人心安理得。每个民族关于战争的回忆总是不尽相同,爱沙尼亚用无奈与荒谬诠释战争无解。一群年轻人稀里糊涂加入德军苏军,他们把酒言欢、拿希特勒照片开涮、讨论遇到本国人怎么办。直到尤里杀了同乡并爱上对方妹妹,故土难归,他们像旷野上抱着娃娃的孩子般迷惘。节奏稍混乱。
– 毕大费 (2018-12-31 20:59:27):1. 这是我第一部没有憎恶臭名昭著的德国党卫军电影,也第一次知道,党卫军的一部分并非在德国,而是为他们的家园而战、自由而战。2. 故事的前半部是党卫军的主观视角,后半部分切换成苏联红军的主观视角,也是忽然领悟红军中一部分人并非纯粹的苏联人,而是来自他们霸凌的民族。3. 两个视角的切换,深刻揭露了同族人由于分属两大阵营的对峙与血拼的强烈悲剧性,凸显了人性的张力。4. 家园,是本片的一个隐含主题,既能让双方血 …